饶平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7-12-11 17:00
来源:本站
【浏览字体:

饶平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6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度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具体是:

(一)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2.42亿元,比增6.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2.8%11.3%;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02亿元,比增5.1%

(二)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2.82亿元,比增3.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24亿元,比增1.1%。电力生产、陶瓷制品制造、食品制造加工、纺织服装、燃气生产和水族机电等六大产业的产值为242.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89.03%

(三)农业产业发展持续向好。201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81.12亿元,比增6.7%。全年粮食总产量完成23.45万吨,其中:稻谷总产量10.87万吨。水果总产量10.47万吨,茶叶总产量9045吨,生猪养殖66.14万头,活家禽饲养量1236.67万只,水产品总产量16.41万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量进一步提升。201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5.9亿元,比增10.02%,其中全县3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21亿元。

(五)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重点推进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建设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共投入16956.76万元。已完成国道G324线饶平汾水关至九溪桥段路面改造工程、省道S222线胜利一桥水毁修复项目;重建樟溪镇龙光村龙潭大桥,改建浮山镇灯塔大桥;完成58.74公里新农村公路建设;新开工建设县道下军线延长线(饶平火车站疏站北路);饶平火车站候车综合大楼扩建工程也基本完工;完成县道X084线汕汾高速钱东出入口至樟溪段改建工程、饶平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项目以及县道X081线仙春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三个项目的全部前期工作;完成《饶平县公路规划(2016-2030)》(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

能源建设方面,县供电局共投入10696万元,完成622015年新建配网工程续建项目的施工任务。同时加快2016年新建配网工程194个常规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年底需投产项目43个,现已竣工投产项目42个。另外,饶平2016年新增中心村配网项目工程计划投资6183万元,包含108个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大唐电厂投入16228万元,完成3#4#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建设;5#6#机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市政建设方面,共投入2380.94万元,完成县城烤鳗厂西侧、南侧道路建设工程、县城沿河南、北路(凤江桥至东溪水闸路段)长廊配套路灯工程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糖厂至龙泽园路段贯通工程、广场东路二期建设工程、城东开发区三条道路改造工程、县苏区文化公园进园道路建设工程及县城沿河北路上林路段东侧人行道改造工程、县城附小西侧道路工程、县城主要道路路灯改造工程、县城黄冈河两岸景观灯、观光亭及四桥彩灯改造工程、沿河两岸文化长廊工程、新合片区排污管网工程等项目。新港家园、富饶半岛、康德广场等小区开工建设,房地产完成投资38665万元,其中“富饶半岛”住宅小区完成投资38665万元。

农田水利设施方面,2016全县水利建设投入资金24360万元,完成工程量:土方83.2万立方米,石方8.63万立方米,砼4650立方米,加固江海堤围7.9公里,除险加固水库5宗,整治排灌渠系89.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12万亩,清理河段和沟渠610公里,清理塘库421宗,村村通自来水覆盖率和水质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和效益,有效改善了水环境。

(六)内需外贸保持稳定。2016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4.82亿美元,比增3.9%,其中,陶瓷产品累计出口1.81亿美元,比增3.9%;机电产品累计出口0.5亿美元,下降40.2%;食品累计出口0.52亿美元,比增26.1%;水产品累计出口1.26亿美元,比增35.9%。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71亿元,比增11.9%

(七)财政税收增速放缓,金融产业发展加快。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亿元,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4.91亿元,下降4.88%;非税收入3.11亿元,增长25.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78亿元,下降4.08%。至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1.89亿元,比年初增加27.41亿元,增长13.4%;农村普惠金融工作进一步加强,至2016年底,全县已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共285个,基本覆盖全县355个行政村。

(八)民生质量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方面,一是多措并举促进就业,今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6893个,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63人,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6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职能培训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1%。二是社保医保扩面征缴工作稳步发展。至2016年底,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约9.03万人,比增0.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78万人,比增3.4%;参加职工基本综合医疗保险2.6万人,比增1.17%。三是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到2016年底,全县共录入省新时期精准扶贫信息平台贫困村35个、贫困户10563户、28142人。

社会事业方面,一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2016年,共投入公共卫生服务资金4053.6万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突破,县华侨医院、县人民医院都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全县22个镇卫生院全部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政策。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加强切实抓好各项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综合防范各种疾病的暴发流行,各类传染病发病率均控制在上级规定的指标下。二是全面完成“创均”工作,“创均”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008亿元,完成基建工程项目308个,使我县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加快推进县师范附小新建教学楼和县中心园易址和县益智学校易地新建等项目建设;2016全县高考入围人数5413人,较大幅度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此外,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县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计生和殡葬均完成市下达任务。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双拥、广播电视、老年人、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过去一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发展水平较低;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公共财力薄弱,民生保障工作繁重。对此,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7年计划安排意见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市委、市政府提出落实“凤凰腾飞”美好蓝图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粤东大门、苏区大港、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总目标,以规划建设闽粤经济合作区、茂芝红色经济生态示范区、绿色自然生态示范区和海洋蓝色经济示范区为引擎,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改善民生,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文明幸福饶平奋勇前进。全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农业总产值增长6%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为完成上述计划,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四梁八柱”。

以市委、市政府“百团大战”为抓手,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先”的理念,积极抢抓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利用饶平闽粤经济合作区区位优势,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政策优势以及丰富的港口资源优势,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强重点产业发展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交通方面,续建县道下军线延长线(饶平火车站疏站北路)改建工程;新开工建设县道X084线汕汾高速公路钱东出入口至樟溪段改扩建工程以及县道X081线仙春路段路面改造工程、省道坑海线黄冈圩段及三百门大桥至海山路段改建工程、饶平大道延长线与铁汫线交叉处至省道S222线山家桥道路改建工程、新开工饶平县汫洲小红山变电站至县道X085灰汫线改建工程;新改建40公里新农村公路;完成县道X087线白塔线拥军路口至海龙酒家路段、海龙酒家至施厝路段改建工程、碧春至拥军路口路段改造工程以及S222线胜利二桥改建等上述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力争实现开工建设。水利方面,继续实施引韩济饶供水工程、饶平县海堤加固达标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灌区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时,持之以恒地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汤溪水库、黄冈河水质的保护和库区综合整治,努力改善河库的水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能源方面,全力推进全县配网工程建设,扎实做好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实现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目标。继续完善“十三五”规划滚动修编及配网项目库的修编,推进新建220kV坪溪站、110kV海山站等变电站的建设进度。做好201727个中心村项目建设,完善饶平县农网架构,普及智能电表和实现集抄功能,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园区方面,加快推进樟溪低碳工业区配套建设,加快已进入园区企业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投产。继续抓好已经签订投资意向协议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争取更多企业早日落户园区;做好联饶工业区和饶北工业区建设的前期工作。

(二)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一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水族机电、陶瓷、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培育民营骨干企业,提升产业上下游协作水平;对于经营困难的传统产业企业,采取减轻税费、完善融资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帮扶政策,帮助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改善经营效益;二是以港口为依托,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提升港口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推进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口岸综合服务中心、LNG储配站、怡华油品仓储等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扶植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积极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企业快速发展;完善和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各项扶持措施,推动中小微企业科学健康发展;四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支撑水平。充分发挥饶平县临港优势和铁路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仓储物流和冷链物流。加快海润冷链物流中心、特色产品商贸物流区、火车站物流区建设。继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抓紧落实中农批电商落地项目的各项工作,尽快启动中农批电商物流商贸城建设。大力实施旅游总体规划,提升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水平,提高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三)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一是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岭头单丛茶、铁皮石斛、潮州柑、深海网箱等特色农业向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二是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公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三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农民经济合作社建设,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及“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工作。

(四)以创建“饶平县茂芝红色经济示范区”为核心,推动饶平北部片区融合发展。

积极围绕实施《饶平县茂芝红色经济生态示范区发展规划》,结合潮州市“一中心三片区”的战略定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弘扬红色文化、实现老区振兴为宗旨,以打造“红色茂芝”品牌为核心,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宣传推广,探索红色经济和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着力培育和打造旅游服务业、特色农业、陶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医疗养老产业、酿酒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发展的联动链接,为区域红色经济和绿色生态的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加快实现革命老区后发赶超和振兴发展的步伐。

(五)强化县域环境的综合治理,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扎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严格环保准入,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和监测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继续实施黄冈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环境质量,确保用水安全;加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三饶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饶平县汤溪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饶平县钱东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饶平县建饶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着力去库存;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金融市场去杠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程序,畅通审批服务渠道,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进一步推进价格体制改革,强化价格监测预警,扩大有效供给和需求;认真做好各类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引导工作,确保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进一步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着力援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整合我县各项资源,推进精准帮扶,开发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并组织职业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窗口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培训信息和用工信息的快速传递,为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方提供方便、及时、高效的服务;二是继续推进“教育创现”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发展。加强落后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人才的引进工作,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围绕落实建设卫生强省和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两项重点”,大力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四是以推进全覆盖,提高待遇水平为目标,继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调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工作,确保基本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落实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五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产业扶持、资本扶持和强化技能扶持力度,持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此外,继续抓好社会信用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拥军、养老、物价、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安全生产、殡葬、防灾减灾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