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洋镇蓝屋畲族村以“三色笔”
勾勒典型村崭新图景
近年来,饶洋镇蓝屋畲族村以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契机,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特色资源打造等一系列举措,为乡村发展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崭新画卷。
一是深化人居环境整治,绘好风貌“底色”。聚焦“脏乱差”等重点区域实施全域风貌提升工作,积极动员村民自行拆除违章建筑,集中力量开展整治行动,清拆危破房屋400平方米、整治乱搭乱建2处,清理垃圾8.2吨。扎实推进“ 三线”整治工作,采用“ 强弱分开、强电一户一表”模式,完成供电线路改造0.78公里、通信线规整5.28公里、广播电视线约2公里。建立“党建引领+全民参与”治理体系,通过镇村党员干部带头入户宣传“ 门前三包”政策,发放“清脏治乱”一封信300余封,切实提高村民爱护环境意识。坚持“积分超市+i志愿平台”双驱动,将村务管理、环境整治等纳入积分体系,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2024年以来,群众参与乡村治理18次,发放积分达3250分。
二是深化基础设施建设,绘好乡村“基色”。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域覆盖要求实施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实现全村污水统一排放;投入资金208.5万元推进蓝屋畲族村道路改造工程,完成1100米村道黑底化改造,有效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切实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强化文化设施建设,系统推进省级文保单位泰华楼修缮工程,打造畲族风情特色展厅、文化公园、 民族文艺表演台及文化长廊,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示范品牌。依托村寨自然禀赋,沿山体脉络由下而上规划建设特色寨门、畲族陀螺运动场训练场等设施,同步建成850米林间生态步道、农旅休闲设施及生态停车场,形成“文化展示+生态观光+配套服务” 三位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村庄文化承载力与旅游服务功能。
三是深化特色资源打造,绘好畲乡“本色”。深度挖掘具有200年悠久历史的泰华楼文化内涵,强化非遗活态传承,邀请畲绣、彩带编织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常态化开展“竹竿舞”“打陀螺”“盘歌会”等展演活动, 向游客立体式、多维度地呈现畲族文化精髓。积极推出“畲家风情”特色餐饮,以糯米糍、竺叶粿、丝苗米饭等本地特色美食为依托,结合民族文艺展演台,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打造“食文旅体”一体化发展格局。创新打造“文化+节庆”融合模式,成功举办中秋嘉年华、畲韵专场等9场主题活动,吸引超4万人次参与,节假日单日游客峰值突破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