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药物滥用 守护青少年健康
如今,毒品的伪装性、迷惑性越来越强,未成年人分辨是非能力较弱,好奇心又强,更容易受到毒品诱惑。今天的禁毒宣传,我们一起来关注药物滥用的危害,提高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
个别青少年因为心智尚未成熟,对药物的认知和危害也缺乏判断能力。出于追求刺激,他们容易受人引诱,尝试大量服用药物,以为是从药店便能购买到的处方药,不是毒品。但殊不知,一旦接触成瘾性药物,就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依托咪酯电子烟通常以精美包装与创意外观设计瞄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营造低风险假象。不同品牌采用不同口味和颜色,迎合个性化偏好。其故意弱化成分描述,强调娱乐属性,营销口号多涉及“轻松体验”“社交必备”等内容,误导青少年。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医学部主任 余树莉:依托咪酯在临床上具有催眠作用强、麻醉起效快的特点,故具有成瘾性,长期使用会影响肝肾、呼吸和血管功能,滥用危害其实是非常大的,主要包括几方面:第一个是呼吸系统可能出现呼吸的抑制;第二个是心脏方面出现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第三个是消化道系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异常;第四个是我们的精神状态,会出现暴躁易怒,神志不清,甚至有暴力倾向,对大脑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鉴于其危害较大,2023年9月28日我国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自2023年10月1日起,依托酯原料药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海洛因、冰毒、K粉等毒品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低成本、易隐蔽、打着法律擦边球的“依托咪酯”在新型毒品界中,成为最常见的滥用药物之一。它被不法分子添加进电子烟油、糖果、奶茶饮料等里面,对青少年群体构成不小的威胁。警方提醒,依托咪酯是一种国家监管的麻醉类处方药品,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短效催眠药,在医疗上常被用作麻醉诱导。滥用吸食后会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类似于醉酒后的状态,长期大量吸食会出现精神障碍,甚至引起呼吸暂停而导致死亡。
县公安局民警 陈昊: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依托咪酯的打击力度。自2023年10月1日起,依托咪酯就被国家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滥用依托咪酯等同吸毒,贩卖依托咪酯等同贩毒。非法吸食、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依托咪酯,将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
国家规定管制的麻精药品具有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使用得当就是“药”,非医疗目的滥用就是“毒”,非法吸食、持有、走私、贩卖、运输列入管制的麻精药品,将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因此,广大青少年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滥用麻精药品。
县公安局民警 陈昊:广大市民朋友,特别青少年、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一定要时刻警惕隐藏在身边的危害,一旦发现身边有吸食依托咪酯等上头电子烟产品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的劝阻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向公安机关举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