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全国先进工作者林伟秋:二十八载践初心 科技创新助农兴
在我县广袤的农业大地上,有一位矢志不渝的耕耘者,他用二十八年的时光扎根基层,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将青春与热血深深融入基层沃土,以科技为笔、茶园为纸,书写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壮丽篇章。他就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级技师林伟秋。近日,他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农民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方向”,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林伟秋二十八年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自踏上农业技术推广之路,他便一头扎进“三农”第一线,足迹遍布全县14个产茶镇、200多个行政村。每年超200天的下乡奔波,累计行程超5万公里。他创新采用“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微信咨询”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年均开展技术指导36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超8000人次。无论是烈日当空的茶园,还是深夜闪烁的手机屏幕,只要茶农有需求,他总能及时出现,因此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田间地头的科技110”。
饶平县永成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永成:他在知识和技术方面非常全面,经常来茶叶基地进行指导,人也非常热心和大方。我们在茶园生产各方面有什么问题就会打电话问他或者请他过来看一下,特别是茶文化的宣传和与外面市场的吻合,都需要比较专业性的意见,他在这方面非常专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林伟秋深谙提升农民科技素养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关键。他倾心技术培训,做科技兴农的传播者。
全国先进工作者 林伟秋:饶平的茶叶产业条件优异,但是很多茶农茶园管理不科学,我意识到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在于革新茶农观念、提高茶农种茶技术。我采取“课堂讲授+田间示范+现场指导”的模式多渠道开展培训,尤其以“精准扶贫”贫困户为主体和农村党员为学员,举办“农民夜校”、结合科技特派员驻镇帮镇扶村、典型村对接等活动,送科技进千家万户。每年举办培训班约20多期,培训茶农1000多人次。我编写了《单丛茶加工技术及原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技术手册,帮助茶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针对多数茶农年纪较大,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我便用图文并茂的图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技术要点,让技术知识“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主动请缨,深入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他创新推行“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实现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科技力量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广东省首批农业科技特派员,他始终活跃在农业生产最前沿,成为连接科研成果与田间实践的坚实桥梁。
林伟秋始终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茶园机械化采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富硒单丛茶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10多项科技项目,获得省、市、县各级科技奖励21项。此外,创新提出“试验示范—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推广模式,建立“绿色食品岭头单丛茶高山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富硒单丛茶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多个示范平台。近五年来,他推广茶园生态建设、农药化肥减施、绿色防控等新技术20万亩,带动新增销售额2.5亿元,为茶农新增利润4850万元,节约成本2750万元,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农民增收的“真金白银”。
28年来,林伟秋始终保持对农业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科技服务农民,用汗水浇灌希望。他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2021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广东十佳农科专家”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全国先进工作者 林伟秋:此次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我身怀感恩。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深耕农业一线的认可,更是对所有扎根乡土、默默奉献的农业工作者的鼓舞。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我将始终以这份崇高荣誉为鞭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更高标准践行使命担当,带头攻关农业技术难题,主动承担传帮带职责,培育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我也将与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一起,以科技为帆,以实干为桨,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破浪前行,让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绽放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饶平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