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上善村:“红色”+“绿色”的特色振兴路

2020-01-04 10:40
来源:本网
【浏览字体:

  在粤闽两省交界,潮州市饶平县北部山区,有一个纯朴宁静的村庄——上善村。这里地理位置特殊,是饶平县与大埔、平和、诏安三县接壤之地。

  “我们紧扣‘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2017年以来,新农村建设发展变化明显加快。”上善村党支部书记卢栋近日如是说。


上善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上善村为促进振兴发展、绿色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故事,把红色资源与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的特色振兴之路。如今这片红色热土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焕发出勃勃生机。

  光辉岁月 红色基因浓厚

  小山村有37名烈士为国捐躯


  一座客家半围屋依山而建。山上树木青翠葱茏,屋前土地平整宽阔,古井井水清冽甘甜,红色党建标语醒目,这里是上善村红军楼广场,是红色土地上一道耀眼的红色风景。


客家半围屋。


  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当地村民积极投身革命,上善村为了革命事业牺牲37人,加入老赤卫队235人,参加工农革命军东路14团35人、红军48团20人,为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上善村有一个不足300人的自然村,名为永子良,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饶平县委机关的所在地,留下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当年,永子良村还未改名,人们称之为温子良村。

  1928年6月,中共饶平县委机关遭受敌人破坏,在严峻的形势下,被迫转移到革命基础比较好的双善乡温子良村,县委机关就设于村里的追远堂。8月9日晚,由于地主民团告密,驻茂芝国民党军队和民团共400多人包围了温子良村。为了保护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县委书记林逸响和委员詹锦云及革命骨干林三多、林发等18人放弃突围。被捕入狱后,他们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9月11日,林逸响等18位同志被敌人用铁丝穿透手掌,转押至大埔茶阳,英勇就义,史称“温子良惨案”。当时,温子良村民居和祠堂则被敌人全部烧毁,化为一片焦土。


温子良烈士陵园。


  劫后余生的村民为了让子孙后人永远铭记历史,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弘扬红色精神,就把温子良村改名为永子良村。

  两色齐驱 “红+绿”

  红色旅游资源+绿色产业发展


  2017年12月,上善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入“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名单。

  上善村牢牢把握机遇,把“红色村”创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规划建设起了追远堂烈士陵园、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文化广场。村支书卢栋说:“村民们非常支持新农村建设,像烈士纪念碑基地的建设,就是村民自愿无偿地拿出自己山地来用。

  “烈士纪念碑建成后,现在不少村、镇的党员干部都来到这里瞻仰。而追远堂作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精神,也吸引不少人前来参观。”卢栋说。


群众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色村”建设启动以来,上善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经济发展自然是应有之义。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就是上善村紧紧扣着的理念。上饶镇党委副书记卢云辉说:“打造追远堂烈士陵园和党建文化广场,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结合周边的围楼、古村落、民宿、高山景点以及茶园、蜜柚连片开发,来推动上善村红色旅游的发展。


群众在参观革命史资料展览馆。


  同时,上善村山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茶叶种植是当地的优势传统产业。驻村工作队及上善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选定茶叶种植为产业扶贫项目,并让该村的茶叶种植大户作为产业帮带示范户,指导贫困户进行茶叶种植。如今,上善村茶叶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50多亩,有效拓展了村民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


村中景观。


村中景观。


村中景观。


村中景观。


  村支书卢栋说:“我们想依托‘红色村’的红色资源打造主要旅游点,把围屋土楼开发成民宿客栈,让游客留下来;同时结合茶叶、蜜柚两大绿色产业,开发特色农家乐,增加游客体验感、参与感,走出一条‘红色+绿色’的特色振兴之路……”


客家围屋。


  在红军楼广场入门处贴有对联,上联“红色村庄干群携手奔小康”,下联“中央苏区军民团结创辉煌”,横批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硝烟炮火已然远去,但红色记忆历久弥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传承发扬光大。在上善村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人们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