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已启动登革热防控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预防登革热宣传视频(来自网络)
今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特别是在今年入夏以来,我县先后多次召开全县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约23场次,并于9月1日启动登革热防控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同时,聘请第三方专业灭蚊公司对疫点村、社区进行不留死角灭蚊工作。不仅如此,我县创新防控举措,成立由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挂钩黄冈镇村(社区)登革热防控督促工作组,由11位县领导挂钩分别黄冈镇11个疫情村(社区),全面开展督促检查。 由于今年东南亚登和我县周边城市已暴发严重登革热疫情,加之我县部分村民未能主动清理居家积水、房前屋后废弃容器及生活垃圾等,致使我县登革热疫情呈现点多面广式蔓延,特别是黄冈镇、所城镇、汫洲镇为登革热疫情“重点区”。 登革热来袭不用怕,做好预防是关键! No.1 什么是登革热,传播途径是什么?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子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蚊虫叮咬是登革热传播的唯一途径,登革热病毒在伊蚊体内大量繁殖,然后伊蚊叮咬健康人而致病,感染病毒后,一般3至14天发病,通常5至8天。登革热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在人的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但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No.2 预防措施有哪些? 1.清除积水。传播登革病毒的罪魁祸首是伊蚊,俗称“花脚蚊”。伊蚊有两个显著习性:白天吸血和喜欢在小的积水中产卵孳生。蚊虫的卵、幼虫、蛹都生活在水中,他们的发育、成长离不开水的存在,管好积水是防制蚊虫的基本措施,消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要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如果你是盆栽爱好者种养了富贵竹、绿萝、佛手等,应每隔3天换水、洗瓶、洗根须、洗干花盆托盘积水。清理垃圾,保持房前屋后无一次性使用水杯、饭盒等容器。养成清理垃圾的卫生习惯,伊蚊自然无从下手。 2.杀灭蚊虫。在水池、荷花缸小范围放养食蚊鱼可捕杀伊蚊。在室内可以选用滞留喷洒蚊香、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瓶装杀虫气雾剂等方法。室内灭蚊使用蚊香以及杀虫气雾剂等应注意安全,喷洒后完毕要关闭门窗1个小时左右,然后开窗通风。 3.防蚊叮咬。家庭加装纱门纱窗可阻止蚊虫长驱直入,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休息时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即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一旦发现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外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