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镇“四个突出”做活竹文章,拓展致富路
近年来,东山镇立足本地丰富竹资源,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四个突出”因地制宜做活“竹文章”,持续推进竹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拓宽富民兴村新路子,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推动竹业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组织各村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把握政策导向,坚定发展信心,找准自身定位。结合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次开展专题调研,盘清竹产业家底、厘细竹产业发展思路,聘请专业人员编制《东山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2023-2035年)》,把发展竹编工艺产业列入第二产业发展规划。抢抓发展机遇,压实竹产业发展举措,重新注册成立双优竹业专业合作社,组织镇村干部赴潮安区沙溪镇竹博园调研竹产业发展,组织东明村干部、村民前往四川省崇州市竹艺村交流学习,利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建成东明村竹艺加工厂,为东山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突出传承保护,彰显竹编非遗魅力。加大传统竹编传承保护力度,大力弘扬和传承传统竹编技艺文化,三年来举办“非遗进校园”、竹编竹艺技能大赛、竹编体验课、暑期公益大学堂竹编艺术班等非遗传承人培训活动9场次,让更多人领略传统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感受老艺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赤诚。积极申报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东山竹编被认定为饶平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功以“饶平竹编”被列入第九批市级非遗项目,东山竹编艺人陈瑞珠荣获市、县级非遗传承人称号,镇积极邀请市县级媒体作宣传报道,学习强国以及中央电视台《美食中国》栏目等平台对东山竹编技艺专门作了报道,有效提升东山竹编知名度。
三是突出特色打造,扮靓宜游美丽乡村。立足本地竹特色,灵活运用竹资源扮靓美丽乡村。东明村以竹制品对民居外立面作装饰,打造错落有致的“竹”特色小庭院、竹亭子,结合“绿化大行动”,见缝插绿,新种植竹子530株,形成特色“竹”景观。在创建省卫生镇、美丽圩镇过程中,就地取材,利用竹篱笆进行围挡搭建,悬挂“竹制标语”,村容村貌整体得到改善,乡村整体“气质”得到提升。在东山镇城市客厅改造项目中,充分考虑竹元素设计,用各式精美的竹编制品作为室内外装饰,精心设置民俗文化展示厅,着力打造独具东山特色的圩镇客厅。
四是突出以旅兴竹,打响东山竹编品牌。坚持“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以乡村旅游发展助力竹产业发展,拓宽群众致富路。依托县“百千万工程”文旅嘉年华、县文化旅游美食节等平台,积极对外宣传、推介、销售东山竹编制品。抢抓梅花季有利契机,举办为期15天的东山镇“百千万工程”梅花节文旅月活动,引客入东山,因地制宜打造竹制品展销区,鼓励村民在“家门口”销售竹盘、竹篮、竹扇等各式竹编制品,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利用东明村良好文旅基础,村干部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竹编非遗技艺体验基地,拟打造集研学、竹编非遗展示、怀旧式主题餐饮为一体特色竹编体验馆,扩大东山竹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