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柘林镇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情况的报告

2014-01-27 16:03
来源:本网
【浏览字体:

近年来,随着潮州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推进,柘林作为潮州港中心区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港口重点项目的落户和临港产业园区的布局,以及渔业产业优化升级和滨海旅游、商务、物流等产业链的初步形成,将成为我镇域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重要因素。亚太通用码头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直达我镇港口进港公路的竣工通车,加之疏港铁路的规划建设等,将进一步突出了我镇的港口交通优势。未来我镇具有发展成为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地区物流集散中心以及潮州港临港产业工业园中心区的巨大潜能。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修编总体规划以解决柘林镇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导未来建设。

为加快柘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文明和谐、幸福美丽滨海镇建设步伐,在上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政府通过积极组织,多方参与,并专门聘请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和粤科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对我镇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新修编的总体规划共16章,规划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行性更强,功能定位更趋科学合理。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一)总体规划应立足于泛珠三角、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全局,充分论证柘林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柘林镇在该地区的作用、地位和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柘林镇的特色。

(二)规划从柘林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港口建设和柘林发展的可能性。规划布局既立足现实,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又兼顾柘林未来的发展,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未来发展的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合理确定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协调港口基础设施的配置,从而保证和促进柘林的合理发展,增强镇域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规划注重到经济和产业的变迁对柘林发展的作用,积极发展渔业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港口工业、商贸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等二、三产业,合理进行城镇用地布局优化,为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五)充分利用柘林镇的地理位置和港湾优势,突出城镇的特色和风貌,以建设具有柘林风貌特色的,具有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型滨海城镇为目标。

二、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及目标

编制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镇规划标准》、《潮州港经济区总体规划》、《饶平县村镇体系规划》、上版《柘林镇区总体规划》及有关总体规划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的目标是:通过对柘林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柘林的优势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港口仓储、海洋渔业、加工业、旅游度假,力争把柘林建设成为粤东沿海重要电力工业基地、潮州港重要作业区,潮州市海洋渔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全面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并具有现代气息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滨海城镇。

三、总体规划编制的范围、期限及规模

本次规划的范围包括柘林镇行政区划内的全部用地,土地总面积1400.1公顷,其中镇区规划范围311.8公顷。本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近年来我市、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柘林镇处于市、县港口开发建设中心区,随着镇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城镇化水平将逐步提高,人口规模将会稳步增长,至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将近3.8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95%

四、城镇用地布局结构

(一)空间布局。全镇分为镇区及基层村二部分。规划将全镇土地划分为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等三个用地管制区;新农村建设规划下岱村、西澳村二个村庄。

(二)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按对外交通、镇区交通进行规划,并按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进行划分。

1.对外交通:全镇共规划3个东西向、4个南北向对外公路交通道路出入口,1个铁路交通出入口:东西向主要有柘新路和所柘路向东经所城通往饶平县城,柘西路向西连接西澳港区。南北有西澳港大道、进港大道、柘黄路和柘东路,西澳港大道往北通规划的西澳港区,其他接国道324线,西通饶平县城,东连福建。规划建设潮州港疏港铁路,从厦深铁路饶平站出线,沿进港大道西侧进入柘林镇,经西澳港大道西侧至潮州港。

2.镇区交通规划:形成西澳港大道(40米)、进港大道(40米)、柘黄路(17-24米)、柘东路(40米)和柘西路(40米)、柘中路(24米)、柘新路(40米)、所柘路(40米)、渔港路(17-24米)等“四纵五横”主干路网。

(三)用地发展方向。以现有建成区为依托,城镇生活居住、办公商贸向北部和西南部拓展,南部主要建设大唐电厂、亚太通用码头、港口物流区及金狮湾港区,扩大城镇规模。调整现有用地布局,形成“北部居住、中部综合服务、南部临港工业”结构:即以柘中路为界,以北至镇境规划生态绿地与居住用地;柘中路到所柘路之间规划综合服务区,区内主要布置行政、文教、生活、商业服务等用地;所柘路以南主要发展临港工业,其中所柘路至渔港路规划仓储、居住用地,渔港路以南发展临港工业。

五、近期建设规划

以新区建设为主,逐步改造旧城区,加强居住、公共服务、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人居环境。

具体项目为:(一)道路交通建设建设进港大道、柘新路、柘东路、渔港路等交通干道,完善各主干路绿化美化及路灯配套,建成镇汽车客运站。(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设施满足九年义务普及教育和社会需求。建设好镇卫生院综合大楼及配套设施,满足当地群众医疗需求。建设好镇文化广场,配套图书馆、文化活动、娱乐等设施。(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镇域供水管网建设;新区实现雨污分流,老镇区排水管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改造;建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0.6万吨。有效改造旧镇区和各村庄的线路网络。固话装机容量达0.83万门;合理配置好邮电所或代办所。(四)绿化景观完成镇区出入口和道路绿化建设;镇区内按服务半径布设大型公共绿地;强化各旅游度假区绿化景观效益;有效保护生态公益林,显著提高生态效益。(五)环境建设镇区大气、水质和噪声控制在省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或容量控制指标以内,大气保持Ⅱ级以上国家标准水平。两溪水质除局部按Ⅲ类标准控制外,均应保持或达到Ⅱ类国家标准。(六)防灾设施大力整治主要溪渠,泄洪能力大大提高,大屿闸泵站的排水能力适应泄洪要求;治涝标准实现省定要求,涝害问题基本解决;建立镇消防队,人员和设施基本达有关要求;镇区消防栓不足及存在消防患隐等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