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新圩镇:圩镇有颜值 产业有内涵

2024-02-12 23:59
来源:本网
【浏览字体:

      日前,一场主题为“绿美新圩‘梅’满家园”的摄影展在饶平县新圩镇举行。展出的60幅作品,以一幅幅鲜活的图像,展现了该镇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一个美丽兴旺的新圩镇跃然图中。

《梅园倩影》。林希博 摄

《梅园倩影》  林希博 摄

      当前,新圩镇以头号工程势头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全力推动“一梅一蛋一文旅”特色产业培育,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争以崭新姿态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脱颖而出、出新出彩。

绣花功夫 美丽圩镇“内外兼修”

      驱车进入新圩镇可以看到,进镇通道——新圩大道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边田间的梅花树花开如雪,迎接着八方宾客。进入镇区,展现在面前的是城镇建设的美丽家园新画卷:道路平坦宽阔,流经镇区的溪流碧绿清澈,乡镇常见的“头顶蜘蛛网”、乱搭乱建等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电线排列整齐、强弱线缆规范有序……

新圩镇加快推进美丽圩镇建设。陈家岳 摄

新圩镇加快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陈家岳 摄

      这是新圩镇加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生动写照。围绕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建设,新圩镇以清单化管理、工程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以绣花功夫推进建设管理,让项目加速落地。

      大力推进“三线”专项整治工作,正是其中一个实招。

      电力线、通信线、电视线等线路在空中交错缠绕、杂乱无章,路边废弃立杆有的倾倒歪斜、有的摇摇欲坠——“三线”整治之前,这些“空中蜘蛛网”和“拦路虎”不仅影响新圩大道的颜值,也成为商户和居民安全出行的隐患。

      为此,新圩镇把此项工作作为美丽圩镇建设的重点,启动首期新圩大道1.4公里的整治工作,通过全力清理整治乱拉乱接、无序设置的空中线缆以及废弃线路、立杆,实现统一线路走向、统一进村入户、统一立杆,使新圩大道拥有了“清爽天际线”。

新圩大道。林为忠 摄

新圩大道  林为忠 摄

      聚焦镇区风貌提升,新圩镇还深入开展镇区“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组织镇村干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镇区主干道两侧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开展清理拆除专项行动,并定期在镇区开展常态化整治,重点加强对沿街商铺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开展整治与宣传,有效规范沿街商铺经营。同时,全面推进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全镇42个自然村均配备保洁队伍,保洁员分片包干划分责任区,构建常态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

      “打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这场硬仗,才能推动圩镇环境向美丽宜居蝶变,让美丽圩镇建设‘内外兼修’。”新圩镇党委书记杨岳森说。

产业兴旺 “一梅一蛋”强链延链

      推进圩镇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环境美,还要“产业美”。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为农村发展持续“造血”,建设“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构筑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

      新圩镇是农业大镇,种植青梅已有30多年历史,是饶平最早种植青梅的镇,也是目前饶平县5个种植青梅专业镇中最大的产区。2021年4月,新圩镇入选国家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公示名单,是潮州市唯一入选的乡镇。

      为做大做强青梅产业,新圩镇注重发挥龙头企业效应,依托扎根在此的广东梅业公司,在2015年铺开“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通过协议收购、果园代管、入股分红和提供就业4种模式辐射带动村民增收,延长产业链条。

      近年来,该企业对青梅产品制作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如对梅果进行分级、与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等,不断提升青梅加工技艺。公司总经理陈秋鹏说,公司还学习借鉴引入日本先进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技术及工艺配方,建设了无菌车间,实现防腐剂零添加。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新圩青梅产业发展不断迈向高质量。2022年,当地青梅年产量达2.8万吨,总产值约3.5亿元。

      如何做强做大这一主导产业?当前,新圩镇正积极申报新圩青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中国青梅之乡”称号,打响新圩青梅品牌。同时,结合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打造新圩镇青梅主题街,逐步壮大新圩镇青梅特色产业优势,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但对于新圩镇来说,纯农业镇的定位及主导产业单一的特点,并不利于长远发展。“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既要紧抓优势,又要跳出局限,寻找新的增长点。”新圩镇镇长徐睿说。

位于新圩镇的无穷农场。受访者供图

位于新圩镇的无穷农场  受访者供图

      去年12月29日,无穷农场二期建设项目在新圩镇动工。此前,无穷农场一期90万只蛋鸡存栏养殖基地已在2020年建设完成。二期60万只蛋鸡暨年产10万吨饲料厂项目建成后,无穷农场将成为粤东最大的养殖农场。

      为什么建在新圩镇?无穷集团总经理吴晓冬坦言,农场周边原始森林环绕,绿植覆盖率80%,全年日照时长达3000小时,给蛋鸡孕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立足这一优势,新圩镇特意成立发展盐焗鸡食品工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项目涉及征地、道路拓宽等工作,促使项目得以早日落地建设。

      “项目落户在新圩镇,不仅带来税收、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还将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徐睿表示,规模化蛋鸡养殖已被饶平县列入“五项富民重点产业”,新圩镇将借助这一契机,在当地探索产业所需的辅料种植生产,做好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同时,借助企业力量,将无穷农场所探索形成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辐射、推广到更多农户养殖场,帮助更多农户提升养殖质量,从而建强产业,激活镇域经济活力。

文旅崛起 打响“七星伴月”品牌

      如果说“一梅一蛋”是新圩镇发力农业产业的硬招数,那么文旅产业则是其“向未来”的软实力。

时下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拥有成片梅林的南山村,每天都迎来众多赏梅的游客。“很多游客都是从汕头、潮州市区专程开车前来赏梅的。”南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炎辉说。

      冲着赏梅前来的游客,还会在这里发现新的惊喜——南山村拥有8座围楼,分别是必登厅、蓝田楼、莲田楼、金田楼、田心楼、莹田楼、瑛田楼、琤田楼。由于必登厅较为独特,呈半圆形,形似月眉,又称“月眉楼”,这个围楼群则被称为“七星伴月”。如今,围楼里依然有村民居住,既有着古朴雄浑的原生态,又有着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围楼和梅花是南山村文旅特色。殷惠佳 摄

围楼和梅花是南山村文旅特色  殷惠佳 摄

      在其中一座围楼——金田楼,记者看到,这里依山而建、溪流围绕,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不少村民仍过着用水井打水、用柴火灶烧菜的生活。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他们平静的生活也有了变化——协助游客打水、烧柴火,让游客体验他们的生活。

      村民王巧银阿姨住在琤田楼已有50多年。近年来,她目睹着村里一茬接一茬的整治,见证了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欣喜地看到来游玩的城里人越来越多。“一有游客来,我都会给他们指路、当导游,带他们去看看其他土楼。”

      除了土楼之外,王阿姨还会带游客去看知青点。原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山村“南客市知青点”分别迎来了两批知青。如今,知青们住过的地方也被妥善保护起来,成为村里的一个旅游点。

      “南山村好玩好看的地方不少,未来几个月还可以赏杨梅花、摘龙眼荔枝。”在王炎辉看来,南山村月月有花果,季季有风景,有着发展文旅的好底子。他和村干部计划在梅林旁的空地种上油菜花,再造一处网红打卡点。同时,发动村民“秀”出自家的拿手好菜,用满含热情的农家菜来招待游客,让游客感受乡土风味。

《七星伴月》。薛琼香 摄

《七星伴月》  薛琼香 摄

      南山村是新圩镇把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徐睿告诉记者,新圩镇将加紧开展旅游规划,将“七星伴月”这一难得的优质旅游资源与长彬村延德堂、燎星村王杏元故居等景点串联,推进更多文化旅游项目落地建设,提升整体文旅品位,打响独属于新圩的文旅品牌。“借助文旅融合这一新产业,新圩镇将进一步推动美丽圩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让新圩镇有颜值更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