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溪镇:“小田并大田”蹚出“碎地生金”新路子
近年来,樟溪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既要种好粮食又要发展产业,统筹“小田并大田”和土地流转工作,探索适度经营新模式,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3年全镇粮食扩种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000亩,开展统防统治、统配统施等粮食生产托管服务共8114亩次。
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摸清农田家底和权属
农田整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摸清底量存数。樟溪镇高标准成立以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合土地资源,建立完善农田整合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工作。由镇领导班子带领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镇共摸排闲置、撂荒土地及分散农田面积7500亩,涉及农户3200户(其中2亩以下小规模1500户),建立专项台账,为优化土地利用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强化协商沟通。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等功能作用,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协商相关矛盾纠纷问题,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把“小田变大田”选择权交给农民,引导农户自愿将抛荒、闲置“小田”、边缘田重新整合为适宜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的“大田”,实现从“要我并田”到“我要并田”转变。
二、大户为主多元参与,构建耕地治理共同体
探索以种植大户为核心,多元主体协同合力的治理体系,调动全体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治理积极性。田块互换整合。对于继续耕种承包土地的农户,以“认数不认位置”原则协调其优先在“大田”边缘靠家、靠路、靠水源位置选择地块作为“自种区”,保障小农户权益。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承包地集中形成“流转区”,由农业大户承租发展适度规模耕种经营。安排一定面积的田块作为“预留区”短租给大户经营,为进城入镇农户或全流转农户预留空间。通过分类施策,将原来“零散地”整合形成集中耕种地块35片,流转耕地4000多亩。经营大户带动。采用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形成规模化种植、灌溉、收割流程,全镇共培育50亩以上连片经营主体12家,带动5亩以上、50亩以下种粮农户33户。如烈火村公社洋老农民林某原种植地块12.8亩较为分散,经过土地流转、实施“小田并大田”后,林某经营连片耕地10亩,流转出耕地2.8亩给种植大户(目前大户经营土地52亩),由大户提供水源给林某使用,雇用林某帮忙打理田间地头,实现共治共理共享。同时,明确耕地流转和并田的粮食生产责任,要求属水田每年至少种植一季水稻,属旱田每年至少种植一造粮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三、完善农田基建配套,提高专业服务供给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布局完善“水、路、储、销”等配套服务,提高农田基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推进农田基建。按照“先平整再配套”要求,针对原来“小田”地块凌乱碎小、机械化耕作困难,部分“大田”高低落差较大、水利灌溉难以覆盖等问题,统筹撂荒耕地整治、基本农田保护、驻镇帮镇扶村等各类涉农资金,先后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樟溪镇粮食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完成35条共5000米灌溉排水沟渠、6处灌溉泵站、9套深水井、1座水陂、4个水闸、6条共4000米机耕道路等建设,保障粮食种植灌溉用水需求。建设一座库容约1632立方米的农产品冷藏设施,解决本地果蔬冷链“最先一公里”问题。引入专业服务。联合供销合作社共建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生产、供销、信用”农产品综合服务站,提供农资农技、农产品购销、农产品冷链服务等农业综合性服务功能。加强与饶平优禾公司合作,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购买生产托管、统防统治、统配统施等“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农户种植增量增收。
四、完善流转经营机制,探索效益增长模式
坚持“以粮为基”耕地经营模式,通过“有为集体”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确保土地流转长效开展。“有为集体”引领。村党组织主动作为,“两委”干部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入户宣传、政策解读、征询意愿、信息核对、签字确认,让愿意种地的农民“田转人不离”增加经营性收入,让不愿种地的农民“田转人离”增加资产性收入,保障农民“田转权不离”合法权益,给农户吃下“定心丸”,使农民充分知晓、全面参与。培强产权交易管理队伍,将流转土地公开透明放入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采用“价高者得”竞价方式,将“大田”统一出租给种植大户,着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提升土地效益,每亩土地平均出租价格从200元提升至500元以上。“有效市场”保障。龙头企业示范带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扶持潮农种养专业合作社与华南农业大学“牛哥驿站”合作,总结生产规律,成功探索“水稻+玉米”“水稻+青椒”“水稻+草莓”轮种和反季大棚蔬菜等种植经验。据统计,多类轮种经济效益为单纯稻田耕种的2至4倍,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走出一条稳定增收、长效致富的好路子。加大规模经营效益突出的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成功经验宣传,让群众看到土地流转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效益、助农增收的重要意义,实实在在帮助农民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樟溪镇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实施“小田并大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农业现代化不足和“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等难题,使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蹚出一条“碎地生金”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