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蓝屋村 探访畲族文化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广东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在我县北部的饶洋镇也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村——蓝屋村。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民众许多生活习俗已被汉化了。今天的《客家风情》我们就一起走进蓝屋村看一看。
走进饶洋镇蓝屋村,浓烈的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宽广的篮球场和各类新型的健身娱乐设施完全不次于我县其它乡镇的一些村庄。
蓝屋村现有人口420多人,是我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只有一个姓氏——畲姓。同其它乡村一样,现在村里的青年人大多数都到深圳、东莞等地打工,留在乡里多数是老人和儿童。
蓝屋村开基历史较早,创乡至今已有600多年。现在蓝屋村中还保存有两座祖祠。建于清嘉庆甲子年(即1804年)的“泰华楼”是当地较有特色的土楼建筑。
泰华楼”属方形圆角楼,共三层,长约
畲族尊重“狗”,称“狗”为“龙麟”,认为狗是祖先的救命恩人,神圣不可侵犯,禁养、禁杀、禁食。蓝屋村中仅有家禽养殖,只供自用,家禽养殖多为鸡和鸭。村中宗教信仰主要是俗神及道教、佛教。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放鞭炮,辞旧岁迎新春。畲族除同于汉族的传统节日外,尚有自己独特的盘歌会、盘王节、招兵节等节日。在过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蓝屋村原来祖先传下来的习俗只有少数被传承下来,就连传统服装也只有在节庆的时候穿一穿,进行表演。村民的许多生活习惯基本上已经汉化了。
(饶平电视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