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水利和电力】
“十三五”期间,甬莞、大潮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5.5公里,占全市的57.34%;厦深铁路饶平站实现始发运营,大潮铁路列入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建设项目;成功争取漳汕高铁设置饶平南站;累计改造普通国省道184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2674.39公里。
“十三五”期间,引韩济饶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城第二水厂扩建、饶北水资源调配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有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竣工,县级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
“十三五”期间,220千伏蓝屋变电站建设完成,实现县域骨干电网“双保障”。实施《饶平县燃气专项规划(2019-2035年)》,完成燃气管道建设21.28公里。
【教育和科学技术】
截至目前,中小学校270所,其中高中11所、中职学校2所、初中31所(含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225所;全县现有幼儿园121所。全县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07386人,在园幼儿26508人。2020年高考,全县上本科线1619人,上线率38.82%,较2018年(26.26%)增长12.56个百分点,较2019年(34.07%)增长4.7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增长。饶平二中上高分优先投档线342人,上线率39.13%;上本科线837人,上线率95.77%。
“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工业技术改造资金45.0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家。新申请专利增至1895项,获授权专利1524项,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15项,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家。
【文化、卫生和体育和旅游】
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22个分馆、44个服务点。抗疫斗争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文化总馆组织全县文化人才创编抗击疫情宣传主题原创作品45件,其中:音乐作品6首、诗词24首、散文小说5篇、小品1个、室内剧1个、表演说1个、诗词朗诵6个、舞蹈1个。
“十三五”期间,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建成投用,改造提升16个乡镇卫生院和264个村卫生站。
“十三五”期间,体育事业全面进步,饶平籍体育健儿荣获国际、国内比赛大奖13项。
“十三五”期间,圆满举办“茂芝会议”90周年学术研讨会活动,“茂芝会议”旧址全德学校被评为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岚地质公园成为粤东首个国家级地质公园;“饶平地质风光生态休闲游”列入“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143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92亿元,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11.3%和136.2%。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保障】
“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1亿元,全县相对贫困人口和省定贫困村实现“双出列”。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有效实施,完成农村老旧危房改造3661户,建设“四好农村路”425.09公里,农村环境实现革命性变化。完成4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启动184个行政村(社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上浮山村、永善村、英粉村等一批特色村。
“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增至4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815家。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5.05万亩、垦造水田5485.35亩、拆旧复垦633.5亩,有效提升农作物生产能力,全县粮食产量增至21.14万吨,茶产量增至1.18万吨。高质量打造5个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1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钱东镇、汫洲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录。三百门国家一级渔港通过农业部验收。
“十三五”期间,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230.19亿元,年均增长11.80%。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实现全覆盖。
【市政、环境和安全生产】
“十三五”期间,城市更新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实施市政道路改扩建13公里,完成“三旧”改造1131.08亩、棚户区改造250户,新增小区住房面积189万平方米。“创文”“创卫”深入推进,县城市政设施“六个十”工程完成“黑底化”道路改造36条,改造提升肉菜市场15个,新增一批公园、停车场和公厕。
“十三五”期间,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宝斗石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投入运营,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6%。海域违规吊养整治、森林抚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累计清理海域违法违规吊养面积约22.17万亩;新增森林抚育46.17万亩。贯彻实施《潮州市黄冈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三级河长体系高效运转,2020年黄冈河凤江桥国控断面水质平均值达到Ⅱ类,黄冈河水质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