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

2018-06-21 10:46
来源:本站
【浏览字体:

潮剧也称潮州戏,是饶平主要剧种,由昆曲变化而来,始于明代,盛于清代。

高堂乡吴义往、吴锦兄弟先后于1840年和1855年创办潮剧“万丰”班和“万香”班,常在县内外演出,艺誉颇佳。民国时期,县内潮剧以“老正和香”班较具规模,该班初创于1906年,全班40多人,远至漳泉、龙江、甲子一带演出。1943年改名“老正天香”班,至1946年因班主患病经营乏力而将戏班卖给揭阳人。还有“赛桃源”、“老赛宝”等班也颇具声誉。“老赛宝”为潮汕六大班之一,知名戏出有《苏杨梅》,解放前夕停办。

清末至民国,本县较著名的潮剧演员有丑角陈居、陈清泉,彩旦欧从喜,大花脸汤乖。还有旅泰侨胞吴秧前、陈镇城是泰国潮剧界知名演员。

建国后,潮剧进一步发展。1956年9月创建饶平潮剧团,为专业演出团体,首任团长孙沛。演员60多人,两个多月就排演了《陆文龙归宋》等4出古装长剧和8个折子戏,在县内外演出。1959年又建立饶平潮剧二团。此后两个专业剧团时分时合,50至60年代先后共演出了《陆文龙》、《天波府》、《樊梨花》、《澶州之战》、《碧血扬州》、《崔杼弑齐君》、《王老虎抢亲》等数十个古装传统戏,是潮剧发展巅峰。《王老虎抢亲》一剧在潮汕及闽南各地演出达千余场,历30年不衰。“文革”期间,剧团被责为宣传封资修而停办。70年代恢复演出,剧目为现代剧《枫树湾》、《红灯记》、《红梅》、《小刀会》。1982年至1986年陈科庭任饶平潮剧一团团长,整治团风,演风稍振,编演现代剧《白衣魂》获市会演二等奖,演出《弓剑情》,全市上座率最高,演出《红鬃烈马》誉满全潮汕。于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文艺系统先进单位,团长被评为汕头市先进工作者。同时,县潮剧二团演出《乱世佳人》也获得较好声誉。

建国后,除专业剧团外,农村业余剧团、文工团、文工组也很活跃,相继建立,1954年至1958年,全县共有业余剧团(含文工组)120多个。改革开放后,农村业余潮剧团重新活跃起来,紫云、沈厝、灰寨、大澳、碧冈、桥头、东山、东官、高堂等业余剧团相继成立,经常演出。

1987年起两个专业潮剧团合并,演出阵容调整,处理一批老弱者退休或转业。出现了新面貌,演出主要剧目有《桃花梦》、《飞龙晋宫》、《飞龙乱国》、《三审潘仁美》、《弓剑情》、《陆文龙》、《姚刚下山》。

建国以来名演员有小生:余琳侬、王雪粉;旦:陈如兰、詹燕玲;青衣:陈燕鸣、林媛;老旦:陈搭娇、吴恭、张月刁;老生:张圆目、陈炳贵、吴广东;丑:张仕君、杨焕坤;作曲:王春水;演奏:钱杮饼、黄双寿、余欺、陈枝兴;武功师:陈兴进、杨广东;司鼓:沈十二、陈秋水、沈何顺、余允光;编剧:张旭光、李任直、李奋;舞台美术:余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