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饶镇
一、概况
三饶镇地处饶平县北部,距离潮州市区60千米,距离饶平县城45千米,西通大埔县,北抵梅州市、福建省,是饶北交通枢纽,是粤东地区最大的日用陶瓷加工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广东日用陶瓷出口第一镇。2024年,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年末户籍人口5.8万人,常住人口4.5万人。全镇面积92平方千米。林地面积5733公顷,森林覆盖率63%,活立木蓄积量40.6万立方米。
二、物产资源和自然地理
(一)物产资源
三饶镇日照充足,水资源充沛,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水电资源开发潜力大,目前全镇中小型水库共有11个。
全镇耕地面积1.73万亩,林地面积5733公顷,是发展现代农林业的“风水宝地”。物产丰富,盛产水稻、蔬菜、橄榄、甘蔗等。近几年农业特色产业得到不断壮大,知名土特产有:溪西香米、南新棱尖橄榄、河口青柠檬和粮田蒜头等。
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的矿产有:铁、锰、铝、锌、金,还有硫铁矿、高岭土、花岗岩和望海岭水晶等。
三饶镇虽地处内陆,但溪流纵横,池塘水库遍布各乡村,淡水动物资源丰富。主要淡水鱼有:鳞、鳙、鲩、鲤、鲠、鳝、泥鳅、鳗等;淡水甲壳类有:赤米龟、乌龟、鹰嘴龟(即尅蛇龟)草龟、鳖、螺沙蚬、螗蛤(即塗雷)等。此外,三饶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主要有灌木类、蔓生藤类和草本类。动物主要有兽类、陆栖爬行类、飞禽类、昆虫类和水陆两栖类。
(二)自然地理
三饶镇四面环山,中间小平原、土地肥沃、河流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有望海岭(海拔638米)、西有待诏山(海拔1143米)、南有天马山(海拔372米)、北有尊君山(海拔727米)。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0.5—22.4℃之间,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极宜农作物生长,四季菜蔬充盈、瓜果飘香、稻谷丰盈,是饶平北部粮仓。饶平县汤溪镇以北各乡镇(包括韩江林场)集雨面积的水源,全部流入三饶后,于黄冈河三饶段汇合成一流,从塔山脚河口流入汤溪水库。其中,新丰镇、建饶镇、饶洋镇、上饶镇(的水源由东溪流入黄冈河三饶段;国营韩江林场的水源由北溪(食饭溪)流入黄冈河三饶段;新塘镇的水源由南溪流入黄冈河三饶段。
国道G355、省道S222横穿三饶镇,大潮高速在三饶镇设出入口。
三、经济发展情况
发挥陶瓷协会桥梁作用,组织陶瓷企业到德化、醴陵等地参观学习,主动协调企业在广交会上亮相,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主动联系广东、潮州陶瓷协会,争取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持续擦亮“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金字招牌。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厂房优势,积极前往深圳、东莞、佛山等地招商,新引进89家塑胶制品企业回乡注册发展,现全镇共有塑胶制品企业超200家,助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现全镇规上企业25家,其中瓷企业18家。
建设6个双季稻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558亩,预计产量超30万公斤。建设溪西香米粉厂、在城粮食加工厂,“一村一品”做好三饶香米、在城水稻等“土特产”文章。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饶平县入选全省县域“光伏+建筑”试点、“社村”合作试点为契机,谋划河口、芽坑、新塔等8个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每年增加各村集体收入不低于4万元,鼓励在城、溪东与供销社开展合作,获得预分红7.8万元,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稳步推进“三资”清理,完成合同审查清理783份,盘活限制土地81.6亩,有效挽回村集体损失。
以“中国最大的八角土楼”道韵楼为核心,对楼前池塘、景观亭等节点进行打造提升,并举办文旅嘉年华、道韵迎春、灯谜会等活动,持续提升知名度。充分发挥老县城山水资源优势,建设“锄头公园”、溪东滨水公园、东山埔果树公园、桥头公园等“网红”节点,沿线完善餐饮、停车场等旅游配套,努力“引客入镇”,去年以来全镇共接纳游客超20万人次。
四、典型镇村培育
制定《三饶镇农村村民自建房建设审批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完善农房报建制度。完成三饶高速口至镇区、溪东和南联“三线”整治。
加快推进“七个一”向“七个N”拓展延伸,拆除国、省道两侧遮阳棚等乱搭乱建点位,沿线统一安装雨棚,建设人行道,铺设沥青路,打造美丽示范主街2条、入口通道2个。谋划实施三饶公园项目,利用河口公园、路下陈等区域打造“三饶公园”,现基本完成河口大塘公园打造,镇区环境和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巩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南联村创建成效,培育新增2024年典型村溪东村,深化开展2025年典型村培育工作,拆除在城、溪西老旧房屋,硬化西巷、文厝、世芳塘等巷道;统筹整合食饭溪等文旅资源,谋划实施三饶镇农旅集散示范点、滨江果树公园建设及食饭溪两侧改造提升等项目,以食饭溪为轴串联在城、溪西、溪东等典型村,连片打造“百千万工程”示范点、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