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洋镇简介
饶洋镇地处饶平县北部,东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北与上饶镇连接,西与大埔县接壤,南与新丰镇、建饶镇毗邻,总面积84.7平方公里。有25个行政村和祠东1个社区,辖区内蓝屋村是全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畲族)村,2023年末户籍人口约7.2万人,常住人口4万多人。山地面积约9.3万亩,耕地面积863.14公顷,林地面积6066.45公顷,森林覆盖率73.81%。
一、产业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土地流转打造了千亩连片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购置全链条设施设备,形成“水稻+毛豆+小麦+番薯+玉米”的种植模式,推动饶洋镇农业走上“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道路。改造升级陶瓷产业。加强对企业的协调指导,鼓励引导镇内陶瓷企业通过扩建厂房、气改电改造、增设自动生产线等进行改造升级,推动5家陶瓷企业升级改造,提高我镇陶瓷行业生产质效。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围绕中共饶平县委旧址、西岩山省级森林公园、蓝屋畲族村打造饶洋“红色+绿色+民族特色”的精品乡村休闲旅游,开展泰华楼参观路线基础改造项目,积极配合县文广旅体局加快推进投资约400万元的新彩楼修缮工程(第二期),举办蓝屋畲族特色文化文艺汇演,进一步推动饶洋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社会民生
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完成蓝屋村、溪背楼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有序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基础便民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三大重点工程。推进泰华楼参观路线基础改造项目加快建设,谋划开展饶洋镇蓝屋村文化提升工程,提升改造陀螺场、党建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典型村;开展畲族文化宣传,提升畲族文化主题旅游品位,走出少数民族村寨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推进蓝屋进村道路拓宽并实施黑底化工作,并对沿途路边三线进行迁移整治,打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村振兴道路。二是完成50个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项目,涉及道路交通、供水排水、农田水利等民生实事。三是计划实施镇中心小学扩建工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镇党委会研究通过了县教育局征用祠东社区和大埔背村建设用地4.158亩的事项,下一步计划投资946.85万元用于新建一幢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2170平方米,全力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四是加快完善我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计划投入约316万元实施饶洋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夯实镇医疗卫生服务基础,目前该项目已立项。
三、基础设施
总投资1220.5461万元的饶平县“四好农村路”对接邻省公路项目乡道Y409饶秀线改建工程已完工通车;市场拥堵路段大埔背路口的拓宽整治已经完成拓宽;稳步推进国道G355饶洋段改造提升,进行拓宽黑底化,并完善道路两边步行道,畅通饶洋人民出行的“心路”;围绕饶洋段国道、碧道及相接的多条村道打造“二纵N横”的交通体系,对与国道、碧道相接的陈坑路、蓝屋进村道路及三乐屋、赤棠、祠东、陈本、山前等多条村道进行改造提升,打通全镇乡村振兴的“幸福路”;加快推进西岩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基础设施、道路和环境的提升建设项目,提升饶洋镇区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四、文化习俗
民俗活动方面,有迎神游龙和舞狮活动等,迎神游龙活动是饶洋盛大的民俗活动,体现了饶洋的传统文化和乡村风情,展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独特魅力和活力;舞狮形成于清朝年间,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有舞狮纳福迎祥的风俗,传承至今已有青狮俗称“翰林青狮”,是饶北客家地区独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狮。
饮食文化方面,客家红糟肉、客家麦芽糖、客家米粉、黄栀豆干、西岩茶制作技艺等都起源于饶洋镇,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被列入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丰富了我镇非遗文化资源、为推动我镇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族文化方面,蓝屋畲族村被评为潮州市第四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同时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独特的畲族音乐演奏、舞蹈表演、打陀螺等多个项目被列入饶平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生态建设
响应绿美广东行动号召,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开展植绿赋能“百千万”,共绘饶洋“新画卷”——义务植树活动。截至目前,我镇已种植各类苗木5027棵,以樱花、风铃木等为主要种植树种,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款51万元用于植绿添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植树活动的积极性,让“造绿”理念融入千家万户。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重点抓好乡镇主干道重要路段的绿美景观建设,结合西岩山省级森林公园有利条件,提升全镇带状生态空间绿化美化水平,大力推进乡村体验式休闲旅游规划,全面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亮点。
六、“百千万工程”进展情况
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总指挥的“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设置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成立综合文秘组、业务指导组、政策研究组、信息宣传组、考核评估组等5工作小组,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二是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饶洋镇全面启动国道G355饶洋水南段沿线建设工作,以“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抓手,集中力量、聚力攻坚,全力以赴推动全线违章建筑拆除,为推进“东大门”提升工程建设、美丽圩镇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镇共出动清拆人员190人次,完成从美丽圩镇入口开始国道沿线1公里的清拆工作,清拆违规招牌、遮阳篷、雨棚等设施126处,清拆乱搭乱建违法建筑38处,约1000平方米。三是聚焦“七个一”打造美丽圩镇。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一路一河”的发展新局面。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结合饶洋特色和文化元素打造入口通道标识建设项目。两条示范主街,在国道G355饶洋镇区两侧(饶平四中至杨慈埔村委会路段)长度约2.7公里开展镇区主街风貌提升工程;在磐石楼路口往三乐屋方向1公里开展美丽圩镇综合提升项目,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饶洋镇整体形象。一处美丽圩镇客厅,在岗下村饶洋镇中心第二幼儿园开展美丽圩镇综合提升项目,打造具有本地特色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等集宣传展示为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谋划开展饶洋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打造集商贸、停车、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一条美丽河道,位于黄冈河上游饶洋段三乐屋村至祠北村河道,整治河道内生态绿化,改造提升河道整体环境,成为市民休闲的滨水绿廊,让河道焕发新活力。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建设成为集“党建文化、康体健身”的生态型文体公园,目前已建成陈本村党建文体公园,正在谋划龙兴村生态小公园,全方位改进圩镇环境,推动饶洋圩“旧貌”换“新颜”。四是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省卫生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创卫暗访检查,组织开展登革热防灭蚊消杀行动,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题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镇容村貌。
饶洋镇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