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南有英歌,北有秧歌。英歌也叫莺歌。英歌舞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起源潮汕地区。2006年5月20日,英歌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饶平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歌舞,历史已有二百多年,它融合了舞蹈、武术动作还有潮汕特色锣鼓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饶平县业余体校武术队组建饶平武术英歌舞队,结合普宁快板英歌舞及武术竞击、空翻、跳跃等动作,创作出一种具有饶平武术特色的英歌舞。
饶平英歌舞的基本内容中,武术元素扮演了重要角色。舞者通过有力的动作和刚劲的步伐,表现出勇敢、果断的精神,这些特点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相得益彰。舞蹈的动作往往模仿武术中的招式,展现出力度与美感的结合,使得舞蹈在视觉上充满了动感与力量,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勇士的故事,令观众深受感染。
实践方式上,英歌舞通常在祭祀、新春晚会、饶平县“百千万工程”文旅嘉年华、马拉松等社会活动中进行,舞者会穿上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展现气势磅礴的舞蹈。参与者大多是年轻人和武术爱好者,他们在学习和演练过程中,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舞蹈技巧,也将武术的精神融入到表演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饶平英歌舞的主要特征在于其融合了舞蹈与武术的表演形式。舞者的动作敏捷有力,常常运用腿法、拳法以及翻滚等技巧,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舞蹈中也包含了团队合作的元素,舞者们通过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出集体的力量与和谐。
文化意义上,饶平英歌舞不仅是潮汕地区的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当地人民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它反映了潮汕人对武术的崇敬和对团结精神的追求。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英歌舞传递着潮汕人民对勇气、智慧与和谐的渴望,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
总的来说,饶平英歌舞队是一项集舞蹈、音乐与武术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潮汕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展现了独特的地方魅力与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英歌舞仍在不断演变,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的桥梁,展现出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图为饶平英歌舞助阵2023年“百千万工程”文旅嘉年华
图为饶平英歌舞助阵2025年饶平县“万家灯火”新春灯会暨文化美食嘉年华
图为饶平英歌舞助阵2023饶平半程马拉松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