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也是迄今为止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几天,长的半年或更长,一般为1~3个月。潜伏期长短与咬伤部位、严重性、病毒量和被咬伤者的年龄与免疫状况有关,所以,切不可认为被动物咬伤后,没有马上出现不适,就说明没有感染狂犬病病毒,而放松警惕不去治疗。
我国绝大多数狂犬病病例是被患有狂犬病的病犬咬伤或抓伤而感染的,此外,家猫、狼、狐狸等食肉动物以及蝙蝠等也能传播狂犬病。患病动物的唾液中含有狂犬病病毒,咬伤或抓伤人以后,病毒就会从伤口进入人体,黏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膜被病兽唾液沾染、肛门黏膜被狗舔,都可引起发病。人的皮肤伤口接触被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污染的木头、石头、树枝等,也都有感染的可能。不过,狂犬病病毒不能穿过非破损皮肤。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宠物饲养者、农民、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野外工作者和猎手等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外表看似“正常”的狗或猫,也会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发作后虽不能治愈,但是可以预防的。人一旦被犬、猫抓伤、咬伤(或破损伤口被舔),要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及时彻底地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消毒;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并尽快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医,对伤口作进一步处理。
发生狂犬病暴露后,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置:
为控制狂犬病传播,养狗者要为狗接种兽用疫苗,防止狗发生狂犬病继而传播给人。带狗外出时,一定要使用狗链,或给狗带上笼嘴,防止咬伤他人。消灭流浪犬以及捕杀可疑病犬和病猫。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不可剥皮食肉。身体上有伤口,哪怕是肉眼看不见的小伤口都应注意不要触到狗、猫等唾液的污染物。在农村特别要注意不要让狗来舔小孩的屁股。
狂犬病预防措施:①捕杀狂犬;②控制养狗;③给狗注射犬用狂犬病疫苗;④一旦被犬、猫等动物咬伤,要及时清理创口,注射狂犬病疫苗,伤口严重或靠近头部时还须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饶平县卫生健康局
2023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