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饶平县上饶镇委员会文件
饶上委〔2017〕 53号
关于印发《上饶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有关部门:
《上饶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已经镇委、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上饶镇委员会
上饶镇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6日
上饶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完善水治理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粤委办[2017] 42号)、《潮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潮委办[2017] 36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实现河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穿到河道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全过程,强化规划约束,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促进河道休养生息,发挥河道生态效益。坚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统筹流域和行政区域,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和干支流,统筹城市和乡村、水域和陆地,系统推进河道治理与保护,构建安全生态、蓄泄兼筹、循环通畅、多源互补的江河道库水系。
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面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打破部门、区域、层级的壁垒,明确管理职责,实行联防联控,形成“党政齐抓、上下共管”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结合我镇各区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定位,按照“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和“打造平安生态水系”两种模式分类推进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一库一策,解决好我镇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问题。
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评价,狠抓责任落实,强化激励问责。以“互联网+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治水管水能力,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和保护河道的良好氛围。
(三)目标要求
到2017年年底,全镇境内河道全面建立河长制,构建镇、村两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到2020年年底,水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水环境改善更加明显,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全面完成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有效遏制乱占乱建、乱围乱填、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
二、组织体系
(一)构建两级河长体系
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镇、村两级河长体系。镇设立总河长,由镇党委书记邱文图同志担任,设立副总河长,由镇长刘誉同志、镇人大主席詹乐镇同志、镇委副书记卢云辉同志、镇委副书记张辉令同志担任。黄冈河上游上饶段由镇长刘誉担任镇级河长。黄冈河上游上饶段及韩江支流上游上饶段所流经村(社区)由各村委主任担任村级河长。
(二)明确工作职责
1、河长职责。总河长是本行政区域推行河长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内河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考核监督,协调解决河长制推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副总河长协助总河长统筹协调河长制的推行落实。各河(段)长是所辖河道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段)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安全监督、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对跨行政区域的河道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交汇处等水情复杂河段实行联防联控;监督协调相关部门和下级河长履职,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确保河道防洪安全和水质改善。
2、河长制办公室职责。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负责拟订河道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并组织实施考核、督察、验收、信息共享等工作。按照一河一策、一库一策原则,负责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主要河道河长制实施方案。镇级河长设置相应的河长办公室。镇河长办公室设在镇水利所,由镇水利所张世究任主任,河长办公室下设工作办事机构,由国土所、环卫所、财政所、城建办、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等有关部门派出专职人员组成,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三条红线”管理,保护水资源。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强化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规划管理、取水许可、水资源调度、水资源用途管控和有偿使用制度,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用水定额、计划用水管理,加强农业、工业、城乡节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充分利用好全镇宝贵的水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道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道排污总量。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保障水安全。完善防洪体系,加快黄冈河流域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山边、水边、海边”防洪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和重点涝区、重点灌区治理,积极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善城市排水治涝设施建设。建立洪水风险响应和管理机制,提高洪水预报预警水平。
(三)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治水污染。贯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上饶镇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及《上饶镇水岸同治工作实施方案》,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优良水体保护,做好水岸同治,强化源头控制,加快城乡污水藏管纳污,突出上下游、干支流连片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系统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落实部门职责,分头推进防治措施。对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实行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从源头杜绝河道水体污染。完善入河道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优化入河道排污口布局,加快实施入河道排污口整治。加强河道跨界断面、主要交汇处、重点水域的水量水质监测,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四)强化分类治理,改善水环境。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制定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加快备用水源规划建设。加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黄冈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强环境治理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统筹防洪排涝、生态水网建设,持续推进我镇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河道治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维护河道生命健康,修复水生态。强化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非法侵占自然河道、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河道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及周边区域污染联防联治。稳步实施退田还河还湿,推进河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强河道联合调度,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探索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河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河道健康监测与评估。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大力构建湿地保护体系,加快我镇“生态水乡网”建设,加大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编制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道生态环境。建立河道生态补水长效机制。
(六)严格河道空间管控,管理保护水域岸线。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加快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编制河道水域岸线管理利用保护规划,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严格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全面完成河道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开展主要江河河道地形测量和险工险段监测。以保障河道健康、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为重点,强化河道采砂管理。
(七)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管。加强河道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运转高效的协作机制,实现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工作机制。统筹加强涉水工程、重点污染源和黑臭水体沿岸排污动态监管。建立健全基层部门河道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加强河道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下沉执法力量,实现执法重心前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河道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制定出台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安排,按照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在2017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下的部门联动合力、统筹协调机制,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河道交汇处等水情复杂河段的系统治理、联防联控;建立河长会议、信息共享、工作督察及工作验收等制度,协调解决河道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长效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人员,保障财政经费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河道管护;建立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实施“互联网+河长制”行动计划,整合水利、环卫所、城建办、国土所等相关行业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全方位提升治河管河能力。
(三)强化考核问责。建立河长制考核体系和奖励问责机制,结合不同河道管理保护要求,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等考核内容,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整改等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加强社会监督。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及时发布河道管理保护相关信息。在河道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示河长职责、河道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道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拓宽社会监督渠道。
(五)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和河道健康教育,树立河道管理保护先进典型,曝光涉水违法行为,增强社会各界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道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展生态文明和河道健康教育,树立河道管理保护先进典型,曝光涉水违法行为,增强社会各界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道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
附件:1、镇级总河长及镇级负责河道(河段)河长名
单
2、镇管水库河长名单
附件1
镇级总河长及镇级负责河道(河段)河长名单
总 河 长:邱文图
副总河长:刘 誉、詹乐镇、卢云辉、张辉令
河道 |
镇级河长 |
村(居) |
村(居)河长 |
黄冈河上游 上饶段 |
刘 誉 |
茂芝 |
詹水城 |
坝上 |
张维傲 |
||
康东 |
刘 敬 |
||
康贝 |
杨照安 |
||
新埔 |
郭回战 |
||
埔中 |
邱强为 |
||
许坑 |
许上坤 |
||
埔坪 |
邱汉才 |
||
西片 |
张国安 |
||
马坑 |
张世增 |
||
坑前 |
张银怀 |
||
韩江支流上游上饶段 |
詹宽宏 |
栢嵩 |
刘木青 |
栢峻 |
刘书策 |
||
上善 |
卢栋 |
||
红岩 |
刘添 |
||
詹炜煌 |
二善 |
许时伟 |
|
下善 |
詹益雄 |
||
永善 |
邓东京 |
附件2
镇管水库河长名单
水库名称 |
镇级河长 |
水库所在村及管理部门 |
库长(河长) |
柏峻水库 |
邱文图 |
栢峻村 上饶水利所 |
刘木青 张世究 |
红岩水库 |
刘 誉 |
红岩村 上饶水利所 |
刘 添 张世究 |
天背角水库 |
詹乐镇 |
康贝村 上饶水利所 |
杨照安 张清愿 |
庵前水库 |
张辉令 |
西片村 上饶水利所 |
张国安 张群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