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已结束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
对有些人来说还不太适应
如果你也出现以下症状 开车时经常打哈欠、感到疲惫 开车时频频通过抽烟、喝水强行打起精神 前晚喝上头,次日酒未醒 驾驶过程中容易情绪激动 多半是得了 节后开车综合征 没错 开车也有节后综合征 许多人的身体在经历了长假后 仍未调回日常状态 开车出门上班 你要小心 春节假期结束,很多朋友在假期中的饮食、作息等与日常区别较大,在节后通勤中易出现各种生理或心理不适的“节后综合征”表现,进而对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公安交管部门提示车辆驾驶人,可从提前调整作息、合理规划行程、做好车辆检查、途中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以及注意饮食健康等方面采取措施,共同保障节后道路出行安全畅通。 “节后综合征”常导致人们难以迅速从节日的轻松氛围中转换到工作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在驾驶过程中,可能表现为对路况、交通信号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关注度降低,容易错过重要的安全信息。如此,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或复杂路况下,驾驶人可能无法对突发情况做出及时反应。 假期中的熬夜、参加聚会或长途旅行,都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疲劳。节后返回工作或学习时,这种疲劳感可能仍未完全消除,从而影响驾驶人的反应速度和判断力,可能导致驾驶操作失误、反应迟钝,甚至打瞌睡,从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节日期间的生活作息往往与平时不同,可能导致驾驶人的生物钟被打乱,影响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假期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娱乐或工作,以及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都可能导致驾驶人出现视力问题,如眼睛疲劳、干涩等。而在行车过程中,视力不佳或眼睛疲劳,将难以准确判断路况和做出及时反应。 公安交管部门表示,“节后综合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可采取以下措施避免因此带来的危险: *提前调整作息* 1.规律睡眠:保证连续7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尽快适应正常的作息规律,避免节后上班或出行时因困倦而影响驾驶安全。 2.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通过泡热水澡、听轻柔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3.午休补充精力:如果条件允许,中午适当进行30分钟左右的午休,缓解上午的疲劳,为下午的出行或工作提供更好的精神状态。 *合理规划行程* 1. 预留充足时间:考虑到节后上班首日可能会出现车流缓行等情况,提前了解路况和交通信息,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避免匆忙赶路导致疲劳驾驶或违规驾驶。如果是长途驾驶,可将行程分成若干段,每段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 2.避开高峰时段:尽量错峰出行,避免在节假日结束后的返程高峰时段集中出行,选择车流量相对较小的时间上路,减少道路拥堵带来的驾驶压力和疲劳感。 *做好车辆检查* 1.全面检查车况:在出发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轮胎、刹车、转向、灯光等关键部位,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因车辆故障引发交通事故。 2.检查车内设备:确保车内设备正常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空调调节车内温度,保持舒适的驾驶环境。 *途中注意休息* 1.轮换驾驶:如果是长途驾车出行,尽量找一名搭档轮流驾驶,这样可以在驾驶过程中相互提醒,同时也能让每位驾驶员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驾驶。 2.定时休息:驾车出发前在手机上设置闹钟,提示自己连续驾驶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期间需要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安全的地方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 3.活动身体:休息时,下车活动腰腿、颈肩等肌肉,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僵硬。也可适当走动,呼吸新鲜空气,提神醒脑。 *保持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