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

2014-04-21 15:52
来源:本网
【浏览字体:

 

饶平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

 

一、2013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脚踏实地、迎难而上,较好完成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体是: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0.26亿元,比增1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14.7%和8.7%;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71亿元,比增17.28%;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8859元,比增12.5%。

(二)工业生产较快发展。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1.84亿元,比增1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58亿元,比增15.4%。电力生产、陶瓷制品制造、食品制造加工业、纺织服装、燃气生产和水族机电等六大产业的产值为214.18亿元,比增17%,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92.4%。

(三)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62.22亿元,比增7.3%,农业增加值34.36亿元,比增7.1%。全年粮食总产量完成13.7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5.96万吨,分别比减9.2%和5.3%;水果总产量8.57万吨,茶叶总产量8524吨,生猪饲养量68.11万头,分别比增4.9%、22.8%和4.7%。

(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项目建设掀起高潮,201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3.03亿元,比增 29.2%,其中全县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19亿元。

(五)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2013年,交通设施建设,全县共投入21824.1万元。主要完成厦深铁路饶平火车站进站公路工程,省道S222坑海线黄冈至三百门路段改建工程,新农村公路建设完成61.2公里;完成县城迎宾大道、黄冈河堤上林路段改造工程、阶段性完成国道G324线与省道S222线连接线改建工程(即县城环城北路)、新开工建设省道S221线饶平境内永善至上善路段路面大修工程、绿岛至青岚旅游公路、饶平大道延长线与铁汫线交叉处至县道X085灰汫线改建工程、省道S222笠港桥抢险改建工程。

能源设施建设,全县投入54354.5万元。主要完成东风埭通电工程、110KV三饶输变电工程,2013年度新建配网工程;海山风电场主道路毛路基本拉通并精整4.5公里,风机平台开挖完成9个,完成接入系统勘测设计招标和风机主机招标;大唐电厂发电机组安装脱硝装置等配套设施项目顺利完成,5#、6#机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市政设施建设,主要完成建设路烟草局至新港东路路段建设工程、汫海引黄干渠改造工程路灯、绿化配套工程、县师范实验小学校门前道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县城二号街道路、沿河北路凤江桥至东溪水闸改建工程、县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及截污管网建设工程等项目。“康德广场”、“南信华府”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县共投入2.05亿元。加固江海堤围32.2公里,除险加固水库山塘9宗,维修中小水闸5宗,整治排灌渠系210.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3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86万亩。

(六)内外贸易稳步增长。2013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4.5亿元,比增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61亿元,比增12%。

   (七)民生有效改善。2013年度保障性住房100套已进入主体工程的施工阶段。认真落实就业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去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432个,落实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城乡就业援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分别为2313人、 363人、1192人和152人,均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51%;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76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万人。社保医保扩面征缴工作顺利推进。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14万人,比增8124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88万人,比增1.1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73万人,比增315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99万人,比增1.97万人。

社会救助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县列保对象2.9万人,发放低保金4866万元,发放各类救济款527万元,帮助2.59万名群众解决生活困难。落实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做到帮扶人到村、帮扶资金到户、帮扶措施到位。全县共派驻村优秀年轻干部23名,投入帮扶资金4447万元,启动帮扶项目 377项。

(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医疗设施水平有新提高,群众就医环境有较大改善,基层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县基层卫生院共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新建(修缮)医疗业务用房3850平方米。

标准化学校和校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开局顺利,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县完成“校安工程”建设项目15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累计达167所,柘林、汫洲、新丰等3个创强镇顺利通过省验收。全县高考入围人数5580人,大幅度超过市、县提出的奋斗目标。文化建设顺利推进。茂芝“全德学校”的纪念馆开工建设,粤骏电影城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我县第一家可实现全国同步放映的数字电影院;积极组织举办文艺表演、各类展览和群众文化巡游,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体育设施建设加快,群众性体育运动活跃。全县完成全民健身广场建设4个,我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钱东李厝健身园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园。

积极扶持科技项目,技术创新显成效。全县去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50项,获新认定高新企业4家,新增省著名商标2件;申请各类专利811项,获授权专利472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逐步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残疾人事业有新发展,新丰镇升煌陶瓷和三饶镇绿源残疾人就业基地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就业示范基地。

计生和殡葬均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消除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新的提高。此外,妇女、双拥、广播电视、老年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过去一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县域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不强,振兴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公共财力较为薄弱,改善民生的担子还很重;办事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等问题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身上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促进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二、2014年计划安排意见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三大会战”,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改善民生,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5%,力争增长12.5%;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1%以上;

农业总产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为完成上述计划,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坚持工业强县,切实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努力形成结构优化、环保高效低耗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一是发展临港产业。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以大港口吸引大项目,继续做好大唐5、6号机组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着力推进钢板精加工项目、海山风能等项目的建设,努力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提升港口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二是加快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造陶瓷、水族机电、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加强科技创新,以技术改造促新型工业发展,培育和塑造自主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标和国标的制订,促进产业提质升级。三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实施园区投资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园区的投资吸引力,加快园区发展。要加快樟溪低碳工业园、饶北工业园、钱东食品工业园等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快樟溪低碳工业区“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其打造为全县示范性工业园区。同时,积极配合市做好潮州港经济区、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径南分园建设,加快闽粤合作区的规划建设步伐。四是着力培育发展新型工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着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紧紧抓住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潮州新区规划建设等有利契机,继续深入推进交通、水利和园区建设“三大会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交通建设主要是续建饶平县国道G324线与省道S222线连接线(碧春-上林路段)改建工程、饶平大道延长线与铁汫线交叉处至县道X085灰汫线改建工程、省道S221线永善至上善路段路面大修工程、省道S222坑海线笠港桥抢险改造工程,新开工建设县道下军线延长线(饶平火车站疏站北路),改造省道S222线饶平浮山荔林至联饶高速出入口路段和省道坑海线三百门至海山路段,大修县道下军线,县道X086线绿岛山庄路口至高速钱东出口路段和县道灰汫线,新改建40公里新农村公路,实施国道G324线共25.01公里的样板路工程。

电力建设主要是抓好低电压综合治理和沿海地区10千伏架空线路防风能力加固工程建设,开展2014年度县级配网滚动规划;完善农村配网工程,续建海山风电场一期工程,加紧做好大唐电厂5、6号机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市政建设主要加快改造县城七号路、建设路西段、海利路等县城“断头路”工程的建设;加紧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县城二号街道路建设工程、县城烤熳厂西侧道路建设工程、洪西寮道路工程、沿河南、北路(凤江桥至东溪水闸)长廊建设及路面改造等工程的建设;加快县城大湖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县城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及截污管网建设、三饶镇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等环保工程的建设;加快2014年度300套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是抓好引韩济饶供水工程、海堤加固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灌区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水资源的调节能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和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政府投入,弥补农业自然禀赋不足,改变农业盈利预期,提高农业领域投资的吸引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优化产业布局,引进现代技术和设备,改造提升茶叶、水果、禽畜、水产等传统特色产业,积极发展铁皮石斛、深水网箱、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地方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业公共服务建设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

要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促进城乡合理建设。高标准完成县城规划修编工作,坚持走产城结合的路子,以扩展城市空间框架,积极推进城市提质扩容。要通过完善乡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味,打造宜居小城镇。加快物流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高堂火车站物流园区和潮州市特色产品商贸物流园规划建设,努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繁荣城乡消费市场,拉动消费,活跃城乡贸易。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加快文化旅游整合,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吸引人流和消费,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服务品牌,重点抓好茂芝“全德学校”修缮、革命纪念馆、绿岛山庄和青岚地质公园设施建设配套,整合自然地貌、革命遗址、历史文物和非遗文化资源,搞好旅游产品宣传推介,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五)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挖掘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按照省、市的部署,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围绕增强经济支撑保障能力,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事业改革。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支持各类企业健康发展。

    (六)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以创业促就业和培训促就业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扩面征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切实保障低收入者和特殊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要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全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内部装修和落实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以及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改建。继续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力争第二批6个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校安工程和教育基础能力及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城乡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切实加快“三馆”配套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大体育公共设施投入,加快县城运动场改造工程和基层健身广场的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继续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集成与整合各类创新要素,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禁止新上高耗能、污染型项目,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治安管控,畅通言路化解矛盾,建设“平安饶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安全隐患查处整改,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公共危机应对能力。鼓励民资参与养老设施建设,促进养老事业发展。与此同时,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计生政策,继续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殡改、双拥、档案、妇女等工作,统筹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