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

2022-01-21 16:54
来源:饶平县志办
【浏览字体:

端午习俗

      插艾挂蒲。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多瘴气毒气,在门上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驱除邪气。人们认为把菖蒲挂在门楣上像一把锋利的宝剑,鬼就不敢登门骚扰了。又据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于门户上以禳毒气。”但潮俗今已少用艾草、菖蒲,而代之以“红花(石榴花)”“菝草”,同样有驱邪避秽之用意。

      吃粽子。潮人嗜吃粽子,不但端午节有吃粽子之俗,无论冬夏,四时皆有吃粽子的兴趣。因而小吃店、点心店经常可以看到有粽子卖。吃粽子的习俗,汉时已有,不过那时是用竹筒装米煮成的“筒粽”。到魏晋时,才有形似现在的粽子,那时叫“角黍”。粽子只不过是当时一种夏令食品而已,不一定端午节才吃。《荆楚岁时记》便云:“夏至节日,食粽。”原亦与屈原无关。

      龙舟赛会。端午节期间,黄冈河里锣鼓声声,热闹非凡,民间组织的一年一度端午节龙舟赛会隆重举行。黄冈镇龙舟赛会以其竞赛周期长、竞赛激烈、观赏性强等特点产生广泛的影响,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观看,省市多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可以说是黄冈镇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民间比赛。

      在正式比赛日,龙舟队会在凌晨4点多进行拜船头、洗船头、吃龙舟饭、撒“龙蛋”、送标等仪式,希望通过这些仪式来祈求人民平安、社会安定。比赛以抽签形式分组,每组都以传统的抢标形式决出胜负和名次,通过抢标比赛的形式增加了龙舟赛的观赏性。所有参赛龙舟两两竞渡,用抓阄的方式决定南北水路,用时较短者方可进入下一轮对决。比赛时,各龙舟如同长跑的运动员,在起点紧张待发,当发号枪一响,龙舟上的司鼓闻声起鼓,健儿挥臂划桨,那龙舟就如同离弦之箭,在水面疾飞。围观的人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助威,有的甚至跳到水里,为队员泼水,使其精神抖擞。两条龙舟如同入水蛟龙在黄冈河上展开激烈追逐,队员都铆足了劲,手中的船桨一起一落、整齐划一。而不时吹来的一阵阵江风,更是给比赛增加了难度。河两岸人山人海热情高涨,河面龙舟竞渡你追我赶,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欢乐气氛。

      游旱龙。大城所是潮汕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大城所游旱龙”民俗也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游旱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仍然保持着古老形式,戏出扮装,锣鼓喧天。端午节,各地皆有赛龙舟的习俗,而所城四周没有溪河水域,怎样举行龙舟赛呢?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不甘束缚,他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用竹片和竹篾作骨架,外面用厚纸板扎制和彩色纸粘糊成有头有尾的大龙舟,船里插着五彩旗帜和装载着绣球。这里的龙舟既不载人,也不下水,5米长的龙舟由纸和竹篾制成,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当地群众依次巡游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的龙舟祛邪祈福,别具特色。

      初一当日午时龙舟神游,游龙队伍自本庙始出,先响地炮,老者一人在前引路泼“红花水”,鸣锣十三声开道,鼓乐齐鸣、扮演戏出故事。本庙(社)少男扛彩旗,壮男手扛结彩龙舟,后生仔(年轻人)肩抬老爷(神像)、香几(香炉),老辈在龙舟后助阵,队伍浩浩荡荡,所到之处乡民燃放鞭炮,夹道喝彩!龙舟每到城门和衙门都要燃放地炮三响。五月初一、初四、初六纸糊龙舟游到西门外;五月初二纸糊龙舟游到北门外;五月初三纸糊龙舟游到南门外;龙舟出城门后,彩龙部件和绣球由孩子们撕抢到家中插吉祥。五月初五的龙舟与其他庙社的龙舟不同,各家各户等“龙”来了,在“司命公”(灶神)处搢香,把当天祈拜的男女“福身”和“五土钱”“脱难钱”“家门钱”等纸钱一同放在龙舟上,由龙舟载往东门外烧掉。大城所“游旱龙”民俗既为纪念屈原,又是潮州地区与众不同、形式独特的游龙舟习俗活动。游旱龙这一民俗活动,从旱龙的制作、技艺、工序到游旱龙的过程,注入潮州工艺、潮州音乐、潮州刺绣、潮州木雕的内涵,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和端午节的纪念意义。同时,整个故事扮景表现了当时明清海防前哨军民抗击倭寇的壮丽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