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饶镇是革命老区镇,地处饶平县北部山区,东与福建省诏安县秀篆镇、霞葛镇相邻,西接新丰镇,南连汤溪镇、东山镇、三饶镇,北与饶洋镇接壤。全镇总面积73.2平方公里,海拔450多米,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7678人,世居村民均为汉族,客家民系,基本使用客家方言,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种资源。拥有山林面积92929.5亩(含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44412亩),茶园面积近10000亩,全镇宜林山地栽植率达95%,森林覆盖率为76%,森林蓄积量达9.5636万立方米,2012年被列为省级生态镇。建饶镇内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尊师重学氛围浓郁,捐资助学蔚然成风,2015年获评“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建饶镇主要历史人文、生态景观和特色农产品有:原“饶和埔诏”县委工作团旧址、独具特色的客家土围楼、依山傍水的生态碧道、飞流直泄的车岭龙潭瀑布、老态龙钟的饶中千年古榕、舒适幽静的和里洞村红黎林公园、活化石之称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苏铁蕨”、高山有机甘醇单丛茶、闻名粤东番薯“鸭寮松”、生津止渴青竹梅,等等。
2020年是建饶镇锐意进取勇担当、攻坚克难谋发展、坚定不移惠民生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饶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聚焦省委“1+1+9”、市委“1+5+2”“六大工程”和县委“一城一廊一海湾”发展新格局,牢记嘱托,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坚持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提升平安水平,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促使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历史沿革】建饶清代属饶平县弦歌都东洋堡,民国37年(1948)属附城区东北乡,1951年属饶平县第三区,1956年底属三饶区溁康乡,1958年9月并入上饶公社,1962年6月从上饶公社析出,成立建饶公社。1983年11月撤社设建饶区,1986年11月撤区改为建饶乡,1998年11月撤乡建镇至今。
【特色农业】建饶镇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组织动员农民面向市场,利用本镇生态环境优势,扩大茶叶、番薯和青竹梅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基地,重点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和产业链培育,现有茶园面积近12000亩,年产值约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80%,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动态平衡;推荐本地茶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单丛茶评比赛事,其中,饶平县枕头岽高山茶种植有限公司斩获首届潮州市茶农单丛茶质量评比大赛“岭头单丛组”特等奖,进一步打响独具建饶山韵风格的无公害茶叶品牌;把懂农业、爱农村、带富本领强的返乡青年挖掘培养为村干部和“领头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并推荐参加培训学习,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实践。
【道路交通】一是“省道S333线闽粤交界处至饶平县建饶镇区路段(含支线)改建工程”顺利开工建设,现路面拓宽和路基平整已基本完成,整体工程量完成约35%,建成后将进一步畅通闽粤两省通道,增进两省经济社会互融共进。二是以投资约2368万元涵盖全镇13个村的建饶溪治理工程将打造为省级中小河流治理精品示范工程为出发点,因地制宜清淤疏浚、修建堤堰、铺设步道、搭建亭台、绿化美化,治理河道6条共16.7km,夯实了我镇生态水利基础设施。三是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完成对中团小学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以及白花洋墩下、车岭村内楼、和里洞村背头岭、麻寮村新屋、中团村笼子坑等5个威胁超百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设计,将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四是下大力度完成全镇4条共5.787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砂土路改造工程攻坚建设,工程进程排在全县前列。
【党建工作】以“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主线,高标准完成镇级党校和分教点的规范化建设,2020年培训超过1000人次;按时完成县委巡察村级反馈意见整改和市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更加凸显;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活动扎实开展,2020年发展党员8名;高质量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